Warning: getimagesize(): Filename cannot be empty in /home/csstalke/public_html/shadowsfalltw/blog/wp-content/plugins/wp-open-graph/output.class.php on line 306

Kobe VIII 可以說是目前 Kobe 系列鞋款中實戰評價最高之一,從體驗過九代以後就一直很想試看看八代到底是如何的程度。不過因為發售也好一段時間了,所以全新品價格過高,二手的也會有使用狀況是否脫膠、磨損等問題,再加上 US9 也算可遇不可求,所以一直沒找到屬意的款式。後來在網路上社團關注了一雙 Kobe 8 iD,除了價格稍微有點超過預想以外,保存與使用狀況可以說是相當棒的程度,配色也是相當屬意的。看了幾個月以後趁著 project 結案,就向賣家洽詢到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價格後成交了。

整體狀況相當之優良,就算跟我說是全新品我也是會相信的。不過有些意外的是鞋身上有著 iD 的個人號碼,倒是當初購入洽詢時賣家並沒有說的,鞋舌內也有個人化印字 “Move Faster” …QQ,不過號碼與印字都剛好是比較沒有太多個人色彩在內的配置,所以倒也就無所謂了。第一眼倒是給我不少 Kobe 8 巴塞隆納配色的感覺,真的是相當帥,剩下就直接看圖吧

上腳的感覺真的是相當不同,Kobe IX 的編織鞋面較為厚重,所以重量高一些,輕巧的 EM 版本網面卻有有點軟,而 KOBE VIII 的 EM 鞋面堅韌程度應該是超過了 KOBE 9 EM,上腳的感覺相當的輕盈,不愧是評價最高之一。感覺就與 KOBE 9 Elite Low 各有勝負,但都是令人不捨鬆手的好鞋。

另一雙 Kobe IX Elite Low ID,也算是尋覓多時的款式。一般販售的 Kobe 9 Elite low 只有幾種配色,而且加上大家的追捧讓價格一直無法下降,加上也年限近脫膠危機的關頭,也一樣是找不到滿意的鞋。但同時間從買賣社團與部分資訊中得知了有兩雙非 General Release 配色的 KOBE IX Elite Low 以 Kobe IX Elite Low ID 的名義在販售,而且是屬於中國限定販售,有一說是工廠誤將 iD 訂單以量廠的方式製造出來,最後就在中國的 Factory Store,也就是直營體系的 Outlet 出售,但當注意到的時候市場流通的全新品上也幾乎只剩下大尺碼了。後來在某次隨興的搜尋下發現淘寶上有鞋店釋出了一雙我需要的尺寸,而且是全新原盒,價格以目前行情價算是偏高但合理的範圍,到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就直接與店家連絡確認後入手。

腳感就沒甚麼好說的了,就是安心信賴的 Kobe IX 腳感;不過新鞋有些不跟腳,照經驗需要一點時間磨合,但這雙大底是偏軟且吸塵的水晶底,目前算是比較愛惜的在穿,目前只在較為平整的漆面室外場地穿過兩次,之後應該會跟 Kobe 8 iD、還有 Kyrie 5 Ikhet 作為打室內全場時候的用鞋吧。

其實是自己亂掰的 XD 根本沒有這種套裝

其實入手的原因也沒甚麼特別的,就是想要黃色的鞋子而已 XD。另外就是雖然 PG 2 已經有了兩雙,但想要 2.5 試看看綁帶系統的改進到底是如何。所以就趁著在台北的時候去一趟 Outlet 搭配折扣與折扣券把鞋帶回家,不過另外遇到掃鞋差點害我買不到 Kyrie low 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XD

Kyrie Low “Amarillo”
假李小龍 XD,不過隨著入手新配色,就把原先的黑白配色賣掉了,之後應該還是會搞一組紅色鞋帶來換。

PG 2.5 “Moon Exploration”
黃色跟月球探險的意象關聯性我是不太懂,不過銀色的 Swoosh,與鞋跟的 tag 倒是有點幾分太空裝備的感覺。而 PG 2.5 的寬扁式綁帶,個人認為是比起 PG 1 的四根類 Flywire 的固定法更優,因為貼合面積變大,鞋面拉緊的形變會比較自然一些,拉緊之後會比一代還舒服一點,但對於我個人的感覺上,我還是比較愛 PG 2 的 dynamic wing 配置一些。


大學的時候曾經穿過閹割版本的 Kobe 1,也就是 Air Zoom Legend,因此當 Kobe 1 決定重新復刻推出 protro 的時候心中就想著應該要入手。之前也講到說應該是 2019 入手的計畫之一,掙扎許久在網路知名的賣家以競標的方式入手了這雙黑紫配色,過程中也推坑了一些朋友一起競標購買入手 XD。

黑紫配色比起 ASG、USA 等,算是相對沒人氣的顏色,但是好處就是可以較便宜入手,因此搞到還是挺開心了。

就直接看圖吧。

腳感部分,因為年代已久,也忘記了當初 AZL 到底是什麼感覺,不過新的 Kobe 1 Protro 用了全掌 Zoom ,雖然並不是 AJ31 那種超厚暴力級氣墊,但對於不到 80公斤的我來說,每一步踩下去也都還是可以感覺到氣墊的動作,反應性也更好一點,紋路配置也在抓地跟耐磨性上相當不錯。但最困擾我的部分應該還是踝部的鎖定不足,所以會有些 heel slippage ,但小半號的長度我就覺得不太舒服了;加上我記得當年 AZL 好像不會這樣子,所以有點可惜,可能要戴上腳踝護具才有比較完整的體驗了 冏。

KOBE 1 的設計還是可以再戰 10 年,驗證無誤

2018 年年底剛好看到台灣愛迪達 outlet 開始降 Crazy Explosive 2017 的價格,當下看到 Low 版煞是心動,不過台灣販售配色較為單一,加上初期搶購潮便放棄在第一時間朋友。而後在閒聊中拜託了旅日工作的朋友有機會幫我看看日本的販售價格如何,畢竟愛迪達在日本價格向來是比台灣優惠些。最後在 London Sports 發現了一雙零碼,而且是台灣並沒有販售的黑紅 Black Scarlet 配色,折扣後同樣是不到兩千台幣,果斷下手。

因為沒有跟到 2016 版的特價,所以這是我第一次穿 CE 。初步感覺在 Fit、包覆上都還不錯,Forge 熱壓塑型提供了更佳的鞋面強度;後跟支撐港寶高度也足夠,加上前掌有感的 Outrigger 腳在鞋內的鎖定算是很優秀的。緩震上感覺前掌較為硬朗,後跟說不上軟Q,但緩震的作用是相當夠的。的確不愧 2017-18 最佳實戰鞋之一的美名。

大概比較不理想就是耐用性吧。雖然是單色橡膠大底,但紋路與偏軟的材料,讓他的耐磨性還是比較不太優。不過不到兩千入手,真的沒甚麼好嫌的了,以上。

2019新年快樂

這雙是就是 2018 年的最後一買了
歷經錯估網路開價情勢沒在第一時間下單,
到經銷商公告因為太多長輩走路工排隊改抽籤以致價格飛漲,與 NIKE 官網搶購這場不會
贏的戰鬥之後,最後算是以不太理想,但是網路再售價低標的價格入手了。

只能說細節真的很棒,最可惜就是 Nike 應該要統一用 Concepts 發售用的外盒才爽阿XD

性能什麼大概就不說了,就跟市售的 Kyrie 5 一樣,但細節真的是太棒了,覺得接下來
的球季 Kyrie 5 可能會推出很多很具特色的版本,光是目前的 CNY 跟 Bred 配色就覺得
相當值得入手 !

其他就簡單看圖吧,相信網路上也不乏各式介紹了 🙂

拿到拍完照片留下紀錄以後當然是去球場打球了阿,籃球鞋的歸宿就是在球場上嘛

回顧一下整個 2018 購買的鞋款,有新有舊,但都算是自己相當喜歡的鞋子

KOBE 系列:
XI ALT
XI Elite “Bruce Lee”
XI Elite “Muse Tinker”
AD low “Igloo”
AD NXT “Mambacurial”
IX Elite “Perspective”
AD MID “March Madness”
X Elite Low “Mambacurial”
X Elite Low “XMAS”
IX EM “Laser Crimson”

Kyrie 系列
Kyrie 3 “AQUA”
Kyrie Low
Kyrie 4 “Mamba Mentality”
Kyrie 4 “DOTD”
Kyrie 5 “TACO”
Kyrie 5 “Ikhet”

PG :
PG 1 “Volt”
PG 2 “Mamba Mentality”
PG 2 id

Harden :
Harden Vol.1 “CNY”
Harden Vol.2 “Traffic Jam”

KD :
KD 8 “ASG”
KD 10 “Veterans’ Day”
KD 10 “ASG”
KD 6 Elite “Superhero”

其他:
Hyperdunk 2015 Low “RIO”

瘋狂的一年,但還是有些想入手的遺珠之憾,像是 Kobe 1 Protro
或是 Brandblack Raremetal

順便可以來閒聊一下 2019 年比較期待那些鞋款好了

目前正在期待正在日本準備送回來的 CE 2017、傳說可能會出的 KOBE IV Protro、
可能還會考慮入手 Marquee Boost Low 過個水把玩看看

以上

一直跟朋友說這雙要跳過不買直接等 Kyrie 5 TACO,但無心的下標卻意外的中了,以低於發售價 MSRP 的價格入手,就隨遇而安吧…XD。發售價一樣是 4000,上架點除了台北台中兩家旗艦 NIKE 店以外,官網也有販售,不過觀察了一下官網上架之後並沒有馬上的被掃空,看了一下大概到第二天第三天才有部分尺寸完售,可能也是在等雙十一的信用卡優惠吧。

這雙並不是的萬聖節配色,萬聖節是黑綠配色的那雙(一開始也很想買,但隨著 DOTD 跟 Kyrie 5 消息出籠就果斷放棄)。DOTD 是指墨西哥的傳統節日亡靈節 Day Of The Dead,其實也離萬聖節很近就是了。NIKE 曾經也以這個為主題推出 DUNK SB,而過去就推出過 SB DUNK 系列配色主題的 Kyrie 簽名鞋,也在4代推出同樣是 SB DUNK 主題配色的款式自然也不太意外。

(閱讀全文…)

之前在網路上亂逛看到的,雖然是二手,但狀況很優,而且相當便宜,物主稱平常放在防潮箱收納,和賣家交涉了一下就收入了,一來覺得 KD 簽名款的走向越來越奇怪,雖然說 KD 10 代的整體表現還算是挺喜歡的,不過 11 代的表現目前看起來就乏善可陳,加上 6 代的材料、外觀都還是我比較喜歡的;另一方面也想體驗一下使用了 ZOOM、MAX 合體的球鞋感覺到底是如何,所以購入了。至於跳過 KD 7 Elite 的原因是,實在太醜了。XD

實際的感覺來說,軟彈程度適中,前掌還蠻像 KD 8 的感覺,後掌 MAX 氣柱支撐的幫忙下也增添了一點穩定性。另外 ELITE 版本大量簍空的網面也讓球鞋相當輕量。抓地力也比 KD 8、 9 來的優秀,這部分都相當討喜。不過捲餅式鞋舌對我來說包覆性實在是不太夠,要綁得較緊才不會不跟腳,綁緊之後就沒甚麼問題了,不過還是真心不喜歡這種捲餅鞋舌設計。

接下來就是希望他不要跟 KD 8 一樣自爆漏氣了 QQ

其實買好一段時間了,五月的時候入手的吧,先感謝鞋頭學弟割愛。

雖然 HD2015 的在緩震方面的評價普遍不佳,但其實 2015 年版本的造型,不管是高筒還是低筒都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兩年前一度有機會在 outlet 購入高筒的 Hyperdunk 2015 TB,但猶豫一下之後就再也沒有了 XD。然後後來能夠再入手,而且還是限量的City Pack 城市配色還是挺爽的。

就先簡單上圖,日後再來補足心得。

不過可以先簡單提一下,緩震部分的確是很無感偏硬,完全感覺不出來這是一雙具有前後 ZOOM 氣墊的鞋款。不過抓地力與包覆性都挺不錯的,也沒有高筒版本的筒身高且硬帶來的活動限制感,穿起來就算是還可接受。

其實還買了一堆鞋,除了哈登1、2以外還有 PG1、KOBE A.D. NXT、KD 10、Kyrie low 等等,不過都有興趣寫鞋評,所以就先 on hold 吧。

先前已經入手,但再次收入的鞋款新配色, KD 8 “ASG”,這邊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先前購入的 KD 8、KD8 Elite 都已經陣亡,不是因為磨損,而是因為氣墊失壓。

原先前掌內側承受的壓力就比較高,反覆壓縮加上那兩雙較常曬到太陽,因此全掌 ZOOM 破裂了。

先壞掉的是 KD 8 Elite,後來發現 KD 8 “Suit” 也失壓則是因為入手 ASG 配色以後想要脫手,整理鞋子才發現他掛了 囧,雖然磨損已經算不少,但其實還能穿跟實戰就壞掉真的是有點可惜,原本收回一點錢的計畫也宣告大失敗 XD

跟順便幫朋友收的 Lebron XIII ASG 合照

 

另外還有一雙 Kobe IX Elite “Perspective”,一元起標超便宜入手的,超賺。不過之前已經 PO 過了腳感了,所以就不多說了,顏色也比先前的大理石更適合夏天。

 

另外就是 Kyrie 4 的 Mamba Mentality 曼巴精神配色,算是 Kyrie 簽名鞋內第二雙以 Kobe 為致敬對象的的配色,不過因為不像李小龍配色一樣有特殊的 Logo 配置與限量炒作,所以毫不意外也是 Outlet 命,用半價在特賣會收入了,之後將做來替代 Confetti 配色的實戰鞋。配色的鞋款靈感和 Kyrie 3 Mamba Mentality 李小龍一樣,都是來自於 Kobe V,參考了 Prelude 大師之路配色,在鞋面上的印刷的確是有那幾分味道;加上後跟的全知之眼壓印、內側網布的黑黃印刷、鞋舌上的 Kyrie logo 等等,細節上都還是很不錯的。

鞋頭的細麂皮材料也能夠避免 Kyrie 4某些配色鞋頭破損的命運。

 

鞋子收到手後也馬上去實戰了一下。如果是從 Kyrie 4 的配置來看,上色的 XDR 外底在抓地的 Break-in time 與抓地力耐久度上會比 Confetti 配色使用的透明大底來的更好,很快就可以進入抓地力正常化的的階段,黏塵的狀況也較低一點。加上耐用的特性,真的可以算是室外實戰的理想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