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測試的部分,使用幾種常見的權威測試軟體來進行測試。測試時插上變壓器,以平衡電源計畫/效能設定檔來測試,室溫則是 27 度。
系統基本資料:使用了 Core i7-9750H CPU、GeForce RTX 2070, GPU 的部分已經可以說是相當高階,可以看到溫度牆設定在87度。螢幕部分也是使用了 Sharp 生產的LQ156M1JW09,可以來到 240Hz 並支援 G-SYNC 也是 SCAR III 的主打之一。
遊戲測試以 Metro:Last Light 作為 Benchmark,同時記錄下 GPU 時脈作為性能持續性的依據。
配件的部分則是 ROG 筆電的標配,一顆 ROG 後背包、以及尺寸較小的 STRIX IMPACT 滑鼠;變壓器則是一樣由台達代工、提供 230W 的供電能力。比較特別的還有提供給進階使用者自行安裝 SATA Device 的 SATA FPC 軟排線:
雖然說 SCAR III 嚴格來說算是去年中的機種,但手上的這台 G531GW 上頭的規格,放到現在應該還是相當有競爭力,畢竟已經放上了相當高檔的 GPU,加上足夠的 CPU,以及高反應性的面板,跟同名的槍枝相同,應該還是能夠在射擊遊戲的領域上大殺四方;除了名字以外,在外觀方面也多少受到了槍枝的的直接影響,整體外觀其實可以說是相當出格的設計,不同於目前 Zephyrus S、Zephyrus M 所帶來的滑順感受,SCAR III 完完全全就是走粗曠路線,相當多的高低起伏、稜角、強壯的轉軸關節設計,多少都讓人有些現代槍枝上不同材質所呈現的粗曠感。
但不只是僅作為裝飾之用,3D FLOW 立體風道、大量開孔的設計,除了呈現機身線條以外,也提供了足夠的散熱能力,可以看到在遊戲測試中,溫度表現皆是低於溫度牆的上限不少,時脈也幾乎接近跑滿 BIOS 內的 Boost Clock,代表解熱還算游刃有餘。
加上 AURA 底座燈、Keystone 配置,也都讓使用這台電腦時所謂的 ”儀式感” 倍增,這也一直是 ROG 筆電從包裝到機器本體一直提供給使用者的獨特魅力,加上 SCAR III 的外觀,確實給人相當新穎的感受。
不過 SCAR III 在 I/O 部分,雖然想到了避開在右側配置 USB Port,但將所有 USB Port 集中只出現在機身左方實在也不是相當完美的方案,個人的私心會希望可以新增一個 USB Port 機身後方的 I/O 區塊,這樣對於周邊的走線應該是可以更好整理,也追加擴充能力;此外就是 3.5mm 耳麥孔應該還是維持傳統的兩個 3.5mm TRS 而非單一 TRRS 應該可以相容更多不同裝置,提供選擇的彈性。最後則是碳纖維塗裝應該可以弄得更加逼真一些,會讓整個外觀更加分。
以上就是ASUS ROG Strix SCAR III G531GW 電競筆電的簡單測試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