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 Fixes: Kenneth’s KGSSHV Carbon 維修、整理

Kenneth 也是 blog 讀者有好一段時間了,同時也是 HC 論壇的會員;大概兩年前最早期的靜電擴文章時,Kenneth 就曾經來針對一些製作上問題進行交流,後來透過 FB 交流也持續幫他一些除錯的方向或是建議,不過畢竟他人在香港,在看不到實體的情況下也只能隔空抓藥幫忙一些除錯點。斷斷續續的來回討論到了去年年底左右,Kenneth 問我有沒有時間能夠幫他看看他的 Carbon 擴,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機器一直沒有正常工作,但在之前的交流以及一些香港當地其他的 Diyer 幫忙下,HVPSU的部分倒是已經有正常工作了,但是 AMP Board 還是持續出現零件燒毀的狀況。討論之後決定請 Kenneth 趁來台旅遊時,把機器帶來台灣,下機就在機場郵局把機器給寄到我這邊。

先說結論,這台機器的失敗,是因為在製作上有很多被忽略的細節,以及一些材料準備上的不謹慎而造成的錯誤。由於同時忙於其他 project,因此機器維修的速度比較慢一點,但 Kenneth 理解也同意了,在維持聯絡的狀況下就於 4 月上旬完成了檢測、維修,以及一些 Kenneth 要求的零件小升級。

大概就照照片拍攝的時間點來說明

機器剛拿到的樣子,其實看不太出有什麼問題,不過打開看到就是內部反覆拆解後擱置的半成品凌亂樣子。不過從內裝可以看到 Kenneth 對於規劃跟用料還是挺認真思考的,DACT電位器、Cardas 配線、波蘭 Toroidy 變壓器等等,電料基本上都是優秀的一時之選,AMP Board 看似該做的絕緣、導熱也都有做好,也很謹慎的使用尼龍螺絲來降低 arcing 的機率,整體除了電源部分比較擠以外,乍看是沒有太大問題。

不過往下看就看到 PCB 可以算是飽經拆裝,上面也有一些燒毀後沒有裝上的零件空位,要開始拆解前主要還是看了一下焊接點並未達到一般所認定的漂亮,其實主要的問題就還是因為使用了 Cardas 配線,而 Cardas 主打有漆包的 Litz 結構,焊接前需要仔細的將線材給 tinning 才能順利焊接,這樣的焊接問題,會在後面還會出現;另外耳機 JACK 的座腳也已經鬆動。而已經被拆除的 XLR 座也有問題,Kenneth 規劃了 XLR loopout,但實際上看到的配線 Pin 1 2 並沒有被正確配接,因為公、母座的 pin1、pin2 的位置是顛倒的,但 K 並沒有注意到接座上的數字標記直接就相同位置平行的對接,這樣會導致 1、2 腳的短路。

而將電路板開始卸除的過程,也馬上發現了低壓的電晶體並沒有與機殼有絕緣,會導致晶體輸出與機殼短路,而機殼內部地線配線又採取了與機殼相接並集中下地的星型接地,等於是短路了,可能並沒有發現但其實相當危險。

總之是先開拆了,AMP Board 的尼龍螺絲有些鬆掉了,不確定是運送還是 拆下來檢修就沒復原。拆下來首先還是看了一下低壓的供電部分,看起來果然還是稍微有點燒黑了,但也可能是因為導熱膏厚塗稍微多了一點絕緣,所以才不至於災難性的短路,但這也可能是 Kenneth 說板子燒不停的原因之一。

檢查 PCB 感覺上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但出現了讓我感到非常不解的焊點,整個焊點成圓球狀包住了針腳,這個很明顯就是錯誤的焊接法,焊錫如果沒有跟 PAD 、元件腳有確實的 Wetting 很容易成球狀,從圖看起來是 PAD 吃到了但並沒有元件腳有很好的 wetting,真的不知道這種焊接手法是誰建議的,please stop。

拆下 AMP Board 以後發現也是除了反覆拆修的痕跡以外,也是有些貫孔內吃錫不良的現象,翻過來看當然也是一粒一粒的包莖焊點,smh…。反正因為 amp board 燒毀過有些電阻會出現打穿的現象,加上觀察到板子有部分在 PAD 附近有受傷,大零件的焊點也是有點短路的可能性,所以決定就全部拆掉、測試零件好壞過後重組。

最後就檢查完後重新焊接、補上已經燒燬而故障或缺漏的零件,很幸運的是 SiCFET、CCS都沒故障,只有一兩顆電阻打穿,還有兩顆 VAS 的電晶體燒毀。火山口狀的正常焊點看起來還是舒服不少。

PSU 的部分,其實已經沒有問題,測試供電輸出也是如此,但因為焊點的缺失,加上當初 Post-Reg 的電容並沒有挑選到正確的耐壓,輸出 450V 但耐壓也是 450V,實在不太安全,所以也是決定 rebuild 了,請 Kenneth 下定新的料件寄到我這來更換。另外電路板上的 bleed resistor 洩放電阻請使用至少 1W rating 的電阻。

重新製作配線時就發現了也是挺嚴重的”小錯誤”。一般說來 Cardas 配線為 Litz 線基底,所以上面會有漆包,所以焊接之前都需要用 flux 加熱去除漆包 (用刮除的太不現實),但檢查後發現,Kenneth 並沒有很好的先 tinning 去除漆包,可能認為焊接的同時就會去除漆包,但實際上這樣的效果很差,只會形成 cold joint,甚至有可能根本就忘記了 cardas 線材需要先 tinning 這個步驟。因此 pot 與部分的電源配線上面都是乾淨的,在缺乏接觸/部分接觸的情形下,機器無法正常使用甚至是燒燬可以肯定是 100% 會發生的了。

大致上的整理結束,PSU 空載上電、AMP確認無短路與 CCS pre-set 完成後,就開始試裝、繞線。因為底板、heatsink、角鋁都各自有各自的誤差,所以先放樣、調整,得到三者都能夠固定的平衡。比較擠的右側 PSU 板就已經先鎖上。

最後大概就是這樣子,走線還是較亂主要還是受限於機殼、板子所有的開孔已經存在、指定的配線材料件數量有限,再加上變壓器佔據了一些能用來隱藏走線的空間,權衡之下就是最後的樣子。整個 wiring 也放棄了在現有狀態下可能更雜亂的 star-ground,但盡量力求沒有 ground loop。

XLR loop-out 部分已經正確的 wiring、PSU 高、低壓部份都做好妥善的絕緣。

用料部分在輸入、輸出、回授等地方的電阻都用上了高檔的 metal foil 與 Audio note 的高級品,角鋁則是因為開孔並沒有完全對準,在不多開洞影響美觀的權衡下,heatsink 與角鋁連接處只鎖上正中間的螺絲固定。左聲道輸出電阻下方的 Kapton 膠帶則是用來修補 soldermask 的破損,在開機後破損露出的 trace 會與電阻腳產生 arcing,遮蔽後所有功能就正常。輸出端確實的焊接後就熱縮絕緣。

最後完成照來一張,Kenneth 值得紀念也五味雜陳的第一台 DIY 靜電耳機擴大機。其實可以看到 Kenneth 對於用料跟配置都有著相當的想法,也相當樂於採用高級品。只不過就是一些更基礎的部分沒把握到,或者是說一些特定情況下需要把握到的要點並沒有把握到,才造成了前一段時間的虛耗。
最後機器在我這邊測試、燒機完成,確定沒有更多狀況或是隱藏著的故障之後,趁著 Kenneth 來台旅遊的時候把機器寄送到他下榻的飯店讓他帶回,完成第一次的跨國修機任務,X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