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漢的 CMT2系列中型機殼從推出之後也算是市場長青了,211、212 兩款都以平實的價格加上充足的配置吸引不少的目光;推出當時確實是以一千多元價位卻能夠有滿配風扇加上 ARGB 燈效的配置留下了深刻印象。雖然已經推出了一段時間,但剛好有機會幫親友裝機便選中系列中的 CMT211B 機殼來做為這次裝機的體驗。CMT211、212 主要內部結構還是相近的,只是在配件以及 USB Type-C 支援上做出差異。
產品外箱:採 FSP 標準的紙箱設計,印有機殼外觀以及規格諸元。
本體一覽:ATX 尺寸面板為大面積網孔,側板雖然是強化玻璃但並未打孔,以托架方式安裝。
前 IO 位於機殼頂部:CMT212B 備有 USB Type- C 接座 以及 LED 燈效開關。
頂部使用磁吸濾網過濾,頂部空間可以安裝 2*120 風扇。120水冷冷排也有機會可以安裝。
前面板塑膠外框有切角造型設計,拆開後可以看到前面板兩側有 ARGB 燈條,前進風磁吸濾網為了可以強調 ARGB 燈效因此刻意使用白色磁吸濾網。附贈的3顆 120前進風風扇的扇葉也是白色。
內部空間配置:算是比較常見的開放式空間加上底部包倉。在電源的部分開窗可以用來展示電源品牌或是安裝螢幕配件等機能。
前風扇額訂規格為 12V/0.4A,採小3pin接頭連接:
MB Tray 部分:很常規的背面大開孔。後出風也備有一顆 120風扇,讓 CMT212B 總共備有4顆風扇,在這價位算是挺實惠的。
包倉區除了有走線孔以外還有硬碟固定開孔:
機殼後方就比較常規的設計,無法支援顯示卡直立:
機殼背面配置:走線空間算是挺足夠的,背面也還留有硬碟拖盤可供使用
電源包倉部分:電源區塊有泡棉減震墊,硬碟籠可拆解、移動,也能夠看到硬碟籠鎖點有橡皮減振墊降低噪音。
機殼底部:電源部分有簡易可拆濾網。硬碟籠拆裝方式也是免工具,將手轉螺絲拆除就可能以滑動的方式拆卸調整位置,不用將螺絲全部拆除。
硬碟籠的部分除了常規的硬碟安裝滑軌外,可以看到頂部開孔可以對應到 2.5” 、3.5” 硬碟底部的安裝螺絲孔。
安裝示例:滑軌安裝的 3.5” 硬碟方式簡單易暸。但頂部的 2.5” 安裝就需要特別的注意。
如果以圖示的方式安裝,會發現頂裝的2.5” 硬碟其實是與硬碟架產生干涉。觀察後可以發現火山孔是朝內,代表頂部安裝的 2.5” 硬碟應是反裝於籠內,3.5” 安裝就不須特別注意:
背面硬碟托盤安裝示例:也是簡單易暸,依沖壓印字安裝即可。
包倉上方硬碟安裝例:不過此處需要短螺絲起子會較好安裝。
簡單的完成裝機:風扇線材長度其實都給的足夠,不算太難整理。背部走線空間的厚度也足夠,ATX 24P 走線藏線稍微繞一下就不至於壅擠突出,可以很輕鬆的裝的整齊,其他的走線藏線也都能夠找到位置收納,再不繼硬碟籠部分的空間也能藏一些。
安裝的顯卡為 ASUS RTX3060 Ti KO ,安裝後還有一些空間,但帝卡等級的大概就是剛剛好吃滿整個空間了。
上機一覽:白色濾網確實如同預想的能很好的擴散燈光,只有直視到燈條本體才會留意到燈珠發光造成的段落感。
頂部電源與硬碟燈也就是常見的藍、紅 LED。另外配件中有防塵塞可以防止灰塵堆積。不過可惜沒有 Type-C 防塵塞。
應各位要求…拔掉 FSP Logo:CMT212B 上的LOGO算是很好拆除的,只要把兩支固定腳扳直就可以移除。但是前面板網孔就免不了留下兩個小孔。
作為一卡一千多元的機殼,確實 CMT212B 該給的都有給了,總共4風扇、ARGB燈效、Type-C 都有給到。整體燈效透過一些設計上的巧思讓視覺效果更自然一些。
整體裝機流程也還算順暢。除了一些特別高階的系統,應該能夠應付絕大部分的 CPU/GPU 平台組合,算是相當夠用了;
不過由於本身硬碟籠提供數量的限制,適合一些不需要大量儲存的裝機場合,但硬碟籠、包倉、後托盤的部分都能夠提供一定程度的安裝位彈性,只有硬碟籠有部分設計稍嫌反智,應該是改變一下火山口沖孔就能改善。另外由於本身深度限制,選擇電源零組件的時候最好是使用短身產品在安裝上會比較順手。
以上就是 CMT212B 的開箱以及安裝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