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精緻實惠 - 全漢 FSP CST351 ITX 機殼開箱測試

全漢近年除了 PSU 本業以外,也一直在強化在散熱器、機殼方面等配套周邊產品的發展。從配合的代工廠端選擇不少體質不錯價格也實惠的設計方案推出自有品牌機殼,當然方案的選擇也是配合自家電源能使用的設計,C+P 套餐提升一體感強化品牌意識。

配合了全漢自家的金剛彈 SFX電源,全漢推出了 CST350 機殼,得以使用 ITX 主板與 SFX PSU 來組裝小型化系統,之後很快也推出了新成員 CST351;CST350 原先設計能夠安裝 MATX 主板,新的 CST351 在內裝架構上做了修改,調整之後成為了 ITX 限定的機殼,不過調整之後讓 CST351 增加了更多的進氣能力。整體外觀就個人意見來說也更好看一些。


產品外箱:箱側印有尺寸與配置規格。

配件用獨立的收納盒安裝,同時也做好本地化的分類說明:從必備的螺絲、束帶,到防震墊、防塵塞都能集中收納。

機殼本體也有獨立不織布防塵袋:這邊就可以看到 FSP CST351 正是使用了先馬的趣造颶風板方案;有在關注機殼市場的人應該也都清楚全漢機殼的方案大部分都來自先馬,有時會視情況做一些必要的修改、調整。

本體外觀:本體大小大約是比常見的 MATX 機殼再小一些,外觀是我喜歡的方形、簡潔配置,側板則是採用網孔開孔。前面板的直線高低交錯開孔樣式也頗具現代感,出廠時預先貼上膠帶防止運送過程面板意外掉落。

前面板以按壓卡扣加上掛鉤的方式固定,拆除後可看到預載兩顆 120mm ARGB 風扇;面板內部則是有黏貼簡易濾網做初步去塵:

開關 IO 面板位於機殼頂面、主要特色為支援 USB Type-C 另外備有電源開關與 ARGB 燈效切換開關。上方開孔留有空間可以安裝風扇或是內建硬碟盤的選裝,當然磁吸濾網也是標配:

側面板開孔增加透氣,內部貼有磁吸濾網可以依照實際使用情形拆除:

全機唯一的 FSP LOGO 位於此處,後方備有一個市電 IEC 輸入座延長線。另外可以看到具有垂直安裝顯示卡的空間,不過從兩邊的沖孔可以看到機殼應該還保留有 8CM 出風扇的安裝能力:

PCIe 介面卡螺絲護蓋使用了磁吸結構,拆裝上多一些方便:

內部結構:整體無包倉,前風扇直接進氣、電源採吊掛式籠裝,尺寸為 SFX 並可於頂部安裝一顆2.5” 或 3.5” 硬碟。主板部分僅相容 ITX ,但或許某些特殊縮版的 MATX 主板可以有條件的裝入。在此可以看到側板實際上也是利用卡扣的方式來固定,可以再縮減一點點螺絲孔位占用的整體寬度。

ARGB 兼 Fan Hub 控制器改移到電源籠側邊並用雙面泡棉膠黏貼,老實說這位置並不是個好選擇,固定方式也不理想,後面在實體安裝的時候會暴露一些這個做法的缺點。前面板控制控制開關可以拆除在不用這塊 ARGB 控制器的狀態下做為 RESET 開關使用。

拆下電源籠可以看到上面沖孔其實提供了相當多硬碟安裝擺位的選擇,光是頂部就有數種選項,加上已經被 ARGB 控制器黏著泡棉占用的側面也能作為選項之一。

實際的安裝示例:大部分可以透過沖壓的 2.5 或是 3.5 字樣比比看來對出希望的安裝空間,輕易的安裝與電源出線方向平行或垂直的不同選擇,同時硬碟安裝位都可以嵌入隨付的橡皮減震軟墊做為緩衝。

去掉包倉加上主板限定 ITX 後,底下便能騰出空間安裝硬碟,因此 CST351 在此備有一個多向的硬碟托盤,同樣是支援了 3.5”、2.5” 兩種不同的硬碟尺寸但安裝方向較為固定,另外硬碟托盤是能夠拆除將底下作為風扇進氣或是冷排空間,同時硬碟托盤也可以相容安裝於頂部的空間,隨使用者安排自由使用,算是頗具便利:


背面空間走線還算是夠用,主要藏線空間還是來自於底板機構沖壓產生的落差,並不是實際將寬度拉開營造,加上了電源位置的特殊性,其實走線還是稍微得燒點腦細胞來安排一下順序與路線。可以看到底板還能固定一顆 2.5” 硬碟,電源籠固定方式則是掛勾加上螺絲鎖定:

機腳採用大面積造型加上泡棉減震設計,可以看到機殼前機腳帶有半透明邊條,暗示此處也會有 RGB 燈效配置。底部濾網也是磁吸可拆,拆掉以後可以看到底部開孔結構與上蓋開孔相同,得以讓硬碟托盤相容於上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