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getimagesize(): Filename cannot be empty in /home/csstalke/public_html/shadowsfalltw/blog/wp-content/plugins/wp-open-graph/output.class.php on line 306

又是一個一波三折的 build。

Sam 的 Dynahi 製作完成以後,一直有想要再換殼的想法,後來一度也想要製作直上 CFA,期間推薦他賣到國外後再重新 Build 會比較划算。但賣出去以後因為運送的碰撞搞得有些不太愉快,最終交易告吹;同時原先有點擔心新耳機 Z1R 會不會在 Dynahi 上有底噪的問題在試聽排除之後,於是重新回到 Recase 的這條路上,同時也推薦他升級 S102K 電阻,以及把穩壓升級到雙 GRLV,主電容同樣改成評價很好的 EPCOS 大電流電解電容;另外 Pot 也從 RK27 升級成級進。

機殼同樣是金騰製作,但這次遇到的狀況更扯了,店家直接消失很難聯絡上。不過最後還好人還是出現了,最後也收到了機殼。但機殼收到以後有好幾格攻牙失敗的孔。最後也是懶得追究了,只好把滑掉的重新攻成 M5,有問題的上下蓋就鑽開一點以容納 M5 沉頭螺絲,input XLR 左右兩邊的形式也不一樣,真的是會氣死,不過還好是用了一些方法規避掉,但之後就很有可能不會考慮再找它們了。

但可喜的是外觀沒有重大受傷,跟 DAM1021 Supercharged 也很 Match。

 

電路主要留用前次的機器拆下,所以沒有太大問題,不過倒是因為一時不察配線配錯燒了一顆 OPA445AP,老司機的低級錯誤。主要的修改部分在於 S102K 用於輸入與回售電容。信號線與電源線使用 Belden 與 Manhattan 鍍銀電源線,質感都很不錯。但 Belden 信號線太粗了,不是很好處理XD

 

電位器用上了在最近的大型 project 內常用的金色級進,前面板的沉台打得挺乾淨,但唯一的缺失應該是面板寬度沒抓好,所以右邊的角鋁固定台被挖掉了,但還好其他地方鎖固後並沒有太大問題。

攻牙失敗以及沉台失敗的部分 Otz

PSU 部分,大部分配件從舊 Dynahi 內拆下,導入了新的電源接頭以及 GRLV。

電容部分進行制震,當然 ground lifter 也是必備。

 

 

 

整體來說 Sam 對於這些改造是相當滿意的,搞定收工

青蛙 vs Sam build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504705643.A.DE1.html

算是一個 Speed run 吧

PTT 耳機板板友在板上求 HD800s 耳擴的推薦,很快地就自動入坑了 XD

不過因為最近 Project 纏身,另外 Offboard 的新規畫也還沒搞定,想起了手上已經組裝許久閒置的 Onboard 版本 Dynahi,乾脆先把電路組件轉讓給板友幫忙裝機,以後自己重新再弄一套。

外觀就是目前已經很慣用的配置了 Combo、4P XLR 輸出,背面輸入可切換,加上一個 Preout,帶燈就用最近很迷戀的綠色 (?)

內裝,把以前自己配好的拿出來用,絕大部分都是 IRC 電阻,不過 Gain 的部分用 20X 放大實在是太大了,平衡輸入+輸出就要有 40X 實在是沒辦法控制音量,所以降到比較一般的 6X 單端、12X 平衡,配線也重新用上了端子台幫助走線,不過走線功夫還是只有一般程度而已 XD,算了基本的分區做到就好了 XDDD

因為東西早已經測試過自然是一次 OK,調整好增益 Break-in 後就往新主人那了

其實最近裝了很多很多機器,包含了 Whydan 的 WTF DAC prototyping 還有幫忙救火的 Dynalo MKII,接下來還有 WTF DAC 的 Production 跟 Dynahi 等計畫,真的是滿到要吐了XD

不過比較重要的機器應該還是這台 GG #03

其實應該在月初就算要完成的,PS 部分已經早早就完成,AMP BOX 的部分原本是覺得角鋁 30*30 的尺寸有點太長,對於鑽孔的容錯率有點低,不小心可能就會兩張板子擠到或是被迫交疊,像是之前的 HVGG。因此月初也找人訂做了縮短 1.5mm 左右的角鋁,不過這一等就是一個月….

也總不能讓 USER 一直等,就乾脆直接用舊材料直上,只是間距就得抓得更認真一點。不過結果然是安全下庄 yay

機器就一貫的樣子,不過這次裝飾環改成了全黑色,更一致;機器腳座則是小型腳錐。

內裝部分:PSU 就是一貫的樣子沒甚麼好說的XD,AMP BOX 的 PCB 這次距離抓得更精準,剛好還有 1mm 的空隙,大成功!

因為更加對齊,所以前面照片顯示出來的管座也更對準中心。

機器已經測試完成飛往美國,USER 要自備管子,因此也需要跑一次調整的程序,剛好可以 USER 趁機會檢視運送過程有沒有出任何的問題。

GG #3

來自 PTT 耳機版友的委託,最早本來是想要重新設計一次機殼,不過剛好 STAX team 裡面還有之前 PTT 第一批 Dynalo 團購的原型機殼,而且也有版友需要的 RCA pre-out 開孔,所以就收回來組裝了。但畢竟是 prototype 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做 workaround,不過最後都是解決了。

跟正在維修的正式版比較一下,正面主要差別就是印字的有無,背面則是是否裝備 RCA OUT,其他的上蓋等等都是相同的。

(閱讀全文…)

算是一個拼裝車計畫,Mugi 友人的 KGSSHV 故障,最後測試發現是變壓器有故障,原因可能是出自橋整的 exposed tab 短路造成變壓器短路故障。不過因為 KGSSHV 已經停產,所以就順勢下套 升級成 Grounded Grid,也因為用了來自 HV 的零件而不是常規的 GRLV+Skinny GRHV 的組合,因此內部討論我們都叫 HVGG。

當然拿到之前還是先測試 HV PSU 沒有問題,測試過輸出正常之後將原先 Headsink Mount 的 FQPF8N80C 改為 bottom mount,同時把橋整的二極體都貼上 Kapton 絕緣,加上了燈絲延遲模組與變壓器之後完成。

AMP BOX 則是因為角鋁尺寸的關係有點交疊,因此交疊處也貼上 Kapton,Pot 則是使用了 KGSSHV 原有的 DACT,大致上都是移植型的組裝。

Final product : 出線改移到中間

Special Edition …XD :

跟 timoboll、mugi 一起做的計畫,原先要做一台 Dynalo 給耳機版版友,剛好 timoboll 的第一批 Dynalo 團購反應不錯,決定做第二批,做多一點功能的箱子,穩壓也用 MOD 過的 GRLV。
就決定合流採用它們的箱子設計,除了出貨的機器順便做一台 DEMO 給團購批次的代工參考。

新的箱子兩片放大版分開放,方便控制溫度與除錯、配線。箱子除了輸入以外,也有 PRE-OUT;輸出採同樣COMBO XLR+4P XLR 的配置。

 

做給版友的是 SN#0,DEMO 則是 SN#1,又藍又綠,但色卡當初聽說選的是鐵灰(?),雖然顏色挺微妙但倒也不難看,也挺特別的。

一樣是近期 STAX 耳擴裝機計畫的一部分,真空管就是一種浪漫。

基本上就是 KGSShv Carbon 相同的架構,但是輸出的 SiCFET 改成了四根 EL34,其餘部分到是沒有太大的變化。裝機過程到也是很順利,放大箱本身設計的相當剛好,基本上也是上電沒甚麼太大的意外,只有一片放大版半成品(接手別人零件上一半)調整的 pot 阻值用錯電流過大造成一對 50K 電阻過熱發黑,拆開底版橫放發現一顆 LED 電流源沒導通才發現電流過大沒壓差點不起來,最後把附近區塊看一下才發現這個問題。其他部分到是都一上電就順利點亮,調整也很快的完成。

電源箱的部分,架構一樣是 GRHV 加上 GRLV,不過 GRHV 因為空間關係,使用了 skinny 版本;也因為真空管點燈,因此使用了一顆獨立燈絲變壓器,除了 AC 6.3V 以外,還有一組低電流的 12.6V,用來啟動後面的高壓緩送模組,先讓 燈絲點著1分鐘左右,再啟動高壓。由於 AC 走線多了很多,所以直流線材頂高,拉開一點距離,另外連接線的 AC 部分也絞合。不過這次 build 有個缺憾,就是帶燈開關一開始規畫是與 GRLV 連動,因此一開始點燈時開關燈號是不會亮的,下次應該使用雙色帶燈開關,從緩送模組拉出 LED 會比較到位。

其他部分大概就差不多,賞圖啦。XLR 應要求使用了 EIZZ 的製品。

恆例的手寫風貼紙,GG #01

值得紀念的第一台靜電耳擴 build,KGSShv Carbon。非常幸運的沒被電到,也沒有任何的爆炸燒毀,可能也要歸功於長期的心理建設吧XD

這台 KGSShv CARBON 是跟 mugi,joehpj 的合作製作,用了兩箱設計,PCB為使用角鋁 mount 到兩側 Heatsink。

一些製作的過程:因為是高壓線路所以在隔絕以及安排電源接頭的排列上有稍微考慮了一下,讓高壓 rail 間有足夠的間距。組裝部分倒是沒有太多的問題,一次就成;不過主要還是在 Flux 清除以及元件腳上特別的整理了一下,防止意外的放電影響線路工作甚至造成故障。調整過程也是同 KG 線路的簡潔直觀,只需調整 CCS 電流、平衡 offset、相位對地 offset 即可。Offset 可容忍的值不像一般動圈機種,在 1、2V-數V之間都是可以的。

最後完成品:箱子製作很精美,一樣由 mugi 進行規劃,外觀有 CNC 跟 絲印配置,相當精美,只有內部初期版本有一些開孔上的失誤需要手動修正,其他都是相當優秀的。

屬名、序號,以及完全完工日期,超醜手寫XDDDD

以上。